English

犹闻烈士读书声

1999-05-2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夏翔 我有话说

5月18日,天阴,记者从南京搭车前往许杏虎烈士的家乡采访。

车离南京奔上沪宁高速公路,约一小时后到丹阳市境内,以后下高速路,经河阳镇,去后北洛村。在一个小路口,车停下来,那里有不少人在忙碌。他们正在安装一个金属路牌。上面几行字写着“许杏虎、朱颖烈士家乡”,后面是表示方向的箭头和距离公里数。牌子是丹阳电线厂立的。遗憾的是,他们把自己的厂名用更大的字样写在了上面。路口上还挂着两条横幅“沉痛悼念许杏虎、朱颖同志”、“强烈谴责美国及北约罪恶行径”。车进入乡间公路,又行5公里,至河阳镇高甸村。后北洛村是高甸村下属的一个小村,村口的高甸村小学是许杏虎读小学时的学校。

走进后北洛村,可以看到大约30几户人家。多数房子是二层小楼,有的很气派,铝合金门窗,一色青砖;有的则显破旧。车停在离许家不远的地方,门口聚集着不少人。由于许杏虎家人被请到北京,乡邻们在帮助照应着他家。虽然今天离许杏虎、朱颖遇难的日子已过去10天,悲伤与愤怒仍笼罩着这里。

许家的住房在村里是最简陋的之一,虽也有两层,但因二层只是个阁楼,整体上比别人家的房子低了许多。房门上方挂着横幅,横幅上印有国旗、邵云环、许杏虎、朱颖的遗像和“严惩北约暴行告慰死难同胞”的标语。横幅上还留下密密麻麻的签名。门口摆着花圈、花篮。许家的房为两大间,左边是堂屋,右边是许的父母的卧室。房子左侧的小房是后盖起的,堂屋和小房内摆着许杏虎读书时的小学、中学及各界送来的花圈。许杏虎、朱颖的遗像挂在小房正中的墙上。录音机里放着哀乐,遗像前的香炉里点燃的香冒着缕缕轻烟。记者上前为他们也点燃了几柱香,然后向他们的遗像深深鞠躬,悼念这两位不幸遇难的英雄战友。

许家生活的艰难是出乎记者想象的,房间内几乎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。一台“熊猫”牌电视机可能算是最高档的家庭用品,房间里有些昏暗,粮食和一些粗重家具摆在四周。颇夺人眼的是一些慰问单位送来的一台洗衣机、电风扇、电话机和传真机。陪同我们采访的是许杏虎的堂兄许书海,许书海家就在许杏虎家前面不远的一处房里。两家是亲戚也相处的非常好,许书海的爱人眼下受许杏虎家之托照应着这个家。

许书海介绍说,杏虎从小就非常爱学习,喜欢读书,是这里远近闻名的好学生。杏虎小时,家里更是艰苦,他回家学习睡觉的地方就是二层的小阁楼。上中学后,每天清早,许杏虎都会早早起来在阁楼的窗前背诵英语,然后帮父母干家务,早饭后,徒步2里多路到北陵中学上学。回忆起那段日子,许书海说,杏虎上学真是很辛苦,2里多土路,他每天要跑两个来回,小路很窄,遇雨天更是难走,坑坑洼洼,然而杏虎下学回来,汗不擦就跑去帮父母干庄稼活。父母心疼他,一心希望他有出息,不让他干,但他不肯。晚饭后,杏虎就会回到阁楼上读书学习。许杏虎小时,家里用不起电,他往往是就着一盏煤油灯,在阁楼窗前读书学习。上中学后,许杏虎很喜欢英语,后来他家用上电并有了一台电视机,他便如饥似渴地跟着电视英语讲座学呀,念的。许书海说,我的孩子很喜欢他的杏虎叔叔,读小学后更愿意找杏虎叔叔。前几年,有一次杏虎暑假回家,我们就请杏虎来辅导孩子,杏虎耐心地带他学习了一个多月。杏虎遇难后,孩子一提起他就会难过地落泪。

与许书海谈完,我们走出房间。屋外仍有不少乡亲和来悼念的人,小路上不时还有小车开来,有些是拿着花篮悼念的,有些是来采访的记者。

已是5月中旬,虽处江南水乡,因天阴加上阵阵小风,我们都感到有些凉意。一会儿天下雨了,开始是稀疏的小雨,过后愈来愈大。阴沉的天,细密的雨,老天似乎也在为年轻的烈士鸣不平。

下午,我们离开后北洛村,经过高甸小学时,小学生们正在上课,还可隐约听到课堂上传出的读书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